破除迷思系列:Programmer 做到三十歲就要轉行?
以下是一個典型的IT人悲歌故事: Peter 是一個PHP programmer ,自從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開始,就在一間小公司一直寫程式寫了八年,Peter工作表現算是不錯,可是近來有一個剛畢業的Programmer 加入了公司,那位新人總是想跟Peter 建議可以使用VueJS作為前端開發。Peter 不理解,不耐煩的對新人道:「用HTML + JQuery就可以啦!搞咁多野做乜!」。幾個月後公司決定全面revamp system,前端將會以VueJS來做,由於Peter 對現代前端開發一竅不通, 很快公司就決定解僱了Peter。
有人看到這些故事,結論就是Programmer 做到30歲就好,要盡快升遷到不用再寫Code的位置,才會穩妥,不然一遇上經濟轉差,就會面臨裁員的可能性。其實不只香港,外國亦有人有類似看法,彷彿三十歲是一條無形死線。過了三十歲,還在前線寫Code,未來就會一片暗淡無光。
https://www.businessinsider.com/software-developers-fear-age-30-2014-3
要瞭解這個看法的最好方法,就是看看其他職業是否有類似的現象,是否有年齡的限制會令年紀稍大的人無法交出好表現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運動員,足球員、籃球員、網球員三十歲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走下坡,强如美斯、C朗拿度都要改變打法;費達拿三十六歲奪澳網冠軍已是絕無僅有。原因是對運動員來說,體力是不可避免的要求,體力下降自然無法包持一貫的高水平。不只運動員,其他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亦有類似現象,二三十歲在地盤工作很常見,五六十歲就少見得多。 箇中原因當然是這些工作要求大量的體力勞動(Physical Labour),不能長期保持工作效率很高。
https://kknews.cc/history/jm32jxy.html
相反,有一些工作傳統來說,年紀愈大愈有優勢。想像一下你有病要去看醫生,你會選擇一個廿幾歲初出茅蘆的醫生,還是一個五六十歲的呢? 常人必會選擇後者,因為經驗豐富,醫術高明的可能較大。作家亦有類似的情況,金庸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時已三十三歲,難道有人會跳出來對金庸說:「你太老了,不適合當作家!」此類可以累積經驗的工作通常需要很高的技藝(Craftsmanship),所以經驗愈多,根底愈厚。
言歸正傳,那Programmer 的工作,是比較像前者,有大量Physical Labour ,還是需要很高的Craftsmanship 呢? 於我而言,我敢大膽講句:
Programmer 是最不需要 Physical Labour 的工作
此話並非無的放矢,因為Programmer工作本質就是自動化重覆的工作,所以一個好的Programmer會將所有可以自動化的工作,都會由電腦代勞。 如果你的日常有很多需要自己重覆的工序,其實亦可以寫程式代替。
https://www.slideshare.net/agileee/lightening-talk-software-craftsmanship
「那Programmer 不是每個都一樣嗎?還不是直接寫一個程式解決問題,有甚麼技藝可言?」 這個問題牽涉到Software Craftsmanship ,一個working 的軟件,跟一個好的軟件有根本的分別。而細想一下,大家不會說:「煮食不是每個都一樣嗎?譚仔三哥,跟米芝蓮三星名廚煮出來的食物都可以果腹而矣,有甚麼技藝可言?」
當然,要徹底改變大眾對Programming一門學問的觀感着實不容易,但謹希望各位正在本行拼搏的同儕,對自己所做出來的軟件有一份自豪感,才是改變社會觀感的第一步。